一、定义:
转移是指政府或企业不购买本年度的商品和服务而进行的支付,即政府或企业为增加其收入和购买力而向下级政府或个人无偿支付的款项。这是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转移支付是平衡经济发展水平、解决贫富差距的财政手段。
二、模式和规范制度原则:
支付方式有三种:一是自上而下的垂直转移;第二,横向调动;第三,纵横混转。
规范转移支付制度的原则:公平原则、效率原则和法治原则。
三、种类:
转移支付包括企业转移支付和政府间转移支付。
1.政府转移支付:
政府转移支付大多具有福利支出性质,如社会保险福利津贴、养老金、老年退休金、失业津贴、救济金、退伍军人津贴等。
政府支付的一批钱,如补贴、农产品价格补贴、公债利息和各种补贴。
政府的转移支付不计入GDP。原因是这些支付不是用来购买商品和服务的。
政府转移支付有两个层次。一种是国际转移支付,包括外国捐赠、提供商品和服务以及向多国组织缴纳会费。另一种是国内转移支付,包括政府对家庭的转移支付,如养老、住房补贴等。还有政府对国企的补贴。各种福利金的分配主要取决于就业和收入状况。大萧条时期,就业减少,个人收入减少,有资格领取福利支出的人数增加,从而作为转移支付之一的福利支出增加,抑制了个人消费的减少。在通货膨胀时期,就业增加,个人收入增加,有资格领取福利支出的人数减少,因而作为转移支付之一的福利支出减少,抑制了个人消费的增加。
2.企业转移支付:
企业转移支付通常是指企业对非营利组织的拨款或捐赠,以及对非企业员工的人身伤害赔偿,等等。
民间内部互相捐赠,本质上是一方在民间,另一方收入增加,另一方收入减少,没有GDP的增加。所以企业转移支付不计入GDP。企业转移支付虽然不是创造收入的生产要素,但通过产品价格转嫁给购买者,因此也被视为成本。
政府转移支付是免费的,而企业转移支付不是免费的。
3.政府间转移支付:
政府间转移支付也称补贴制度。是指中央政府与地方财政收支预算的差额,中央政府直接拨付补助资金,即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转移支付。它是上级政府将部分财政收入以一定形式分配给下级政府,以实现财政预算平衡的做法。
政府间转移支付主要包括两种,一般性转移支付,主要是对对方的财政补贴。不专款专用,地方政府可以自行安排支出。专项转移支付主要服务于中央政府的特定政策目标。地方政府应根据中央政府规定的用途使用资金,重点是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支农等公共服务领域。
政府间转移支付主要是为了平衡不同地区之间由于地理环境不同或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而产生的政府收入差异,以保证不同地区的政府能够按照全国统一的标准有效地向社会提供服务。
转移支付是政府预算的一个组成部分。财政盈余等于税收收入减去政府商品和服务支出以及转移支付之和的余额。
四、中国现状:
中国虽然没有转移支付法,但是有pra